江苏潘氏宗亲网 > 人文地理 >苏仙岭

苏仙岭

江苏潘氏宗亲网 来源:   作者:   阅读:1212013/4/20 0:00:00

苏仙岭象一座巨大的翡翠屏障矗立在湖南省郴州市市区东北角,距市中心三华里,面积275.1公顷,主峰海拔526米。早在唐代,苏仙岭就享有“天下第十八福地”之美誉。苏仙岭原名牛脾山,满山古松笼翠,岗峦云雾缭绕,构成“苏仙云松”的奇观,史称郴阳八景之首。西汉文帝时,郴人苏耽在此修道成仙,故改名苏仙岭。古老的历史

,瑰丽的风景。召唤着历代名人骚客浏览观光,书写了无数脍灸人口的词章歌赋。留下众多流传千古的文物古迹。宋代大词人秦少游被贬郴州后,曾写下名词《踏莎行·郴州旅舍》。苏东坡为该词作跋。

     米芾书写秦词及苏跋,经人刻石成碑,世称“三绝碑”。西安事变后,1938年春,张学良将军曾被蒋介石幽禁于苏仙观内,写下了“恨天低,大鹏有翅愁难展”的名句。上下两千年,苏仙岭香火鼎盛,历久不衰。一九八七年,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苏仙岭风景名胜区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苏仙的传说
    西汉文帝年间,郴州东门外一位潘氏姑娘在郴江河边洗衣时遇奇怀孕,并在牛脾山桃花洞内生下苏耽,即后来的苏仙。苏耽出生后鹤覆鹿乳,长大后,聪颖勤奋,孝敬母亲,得异人授仙术,通医道,识百药,为民治病,造福乡里;十三岁时跨鹤升仙。人们为纪念苏仙,将牛脾山改名为苏仙岭,桃花洞改名为白鹿洞。晋人葛洪的《神仙传》、清人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都曾记载苏仙的传说。

脚盆井的传说
     传说苏仙观里有一眼神泉。来了客人,不管多少,神泉也能保证足够的水供应。有一天,吕洞宾云游到郴州,扮作乞丐到苏仙观歇脚。进观后,吕洞宾要两个小道士为他打一盆水洗脸,端一盆水洗脚。小道士把他们自己洗过的洗脸水、洗脚水端给吕洞宾,此时,水已经其臭无比。吕洞宾不动声色地将脚洗完,然后对小道士说:“出家人应慈悲为怀,你们待客这样恶劣,我要惩罚你们”。说完,一脚把盆子踢出观门。盆子沿山坡滚下来,在现在的景星观附近被石头卡住,留在那里,化作一眼清泉。也就是现在的脚盆井。从那以后,苏仙观里那眼神泉水源逐渐枯竭,观里的道士吃水,都要到山腰的脚盆井去挑水喝。

名胜古迹

苏仙观
    苏仙观位于城东苏仙岭顶端,座北面南,占地南北长82.2米,东西宽41.5米。原是一座始建于唐代的砖木结构、楼阁式三井庑殿道观建筑。唐杜光庭著《洞天福地说》记载;苏仙观为道教“七十二福地”中的“天下第十八福地”,曾受历代皇朝多次敕封。自“唐开元十九年(731),诏有司饰其祠字”起,宋代累经修葺,元末毁于兵灾,明代复加修建,清光绪十年(1884)重修正殿,后又多次修葺。每次修建。均保持正殿高于厢房,两厢为二层楼房。正殿为大屋顶、四角飞檐、犀头粉墙、小青瓦、回纹窗的建筑风格。其选点定位、建筑风格、规模、结构均有精心考究。 

苏仙观门额御碑
    苏仙观门额御碑置于苏仙观正殿门额。南宋景定五年(1264年)理宗帝御书;“敕封苏仙昭德真君”,为汉白玉石盘龙御碑,长100厘米,宽50厘米,字径5×6厘米,直书,楷书阴刻,至今完好。

屈将室
    1938年春,蒋介石秘密将张学良将军幽禁在郴州苏仙岭苏仙观内。解放后,人们将曾经囚禁张学良将军的观内厢房开辟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陈列了大量革命历史文献资料。厢房被称为“屈将室”。

跨鹤图
    跨鹤图为一浮雕,内容是讲苏耽跨鹤飞升的故事。现置苏仙观北侧飞升亭内。民国23年(1934年)由郴籍上海香祖书画社创办人画家王兰,请中国名画家王震作白描《苏仙跨鹤图》,刻于青石碑上,高167厘米,宽78厘米,厚12.5厘米。像旁刻七绝:


流芳桔井诵苏仙,
未肯飘然绝俗缘。
闻说当年应召去,
一天白鹤舞翩翩。
落款为:吴兴王震绘。

棋盘石和升仙石
    苏仙观北侧有一块三米多高的突额巨石,峭壁上有唐代石刻“跨鹤台”三大字,横列楷书阴刻,遒劲有力,字径30×30厘米,未著姓名年月。下为元刻“升仙石”。旁注“泰定三年(1326)完者秃”,石刻横列正楷,字径25×25厘米。相传西汉文帝三年(前177年)五月十五日,郴人苏耽在此“跨仙鹤,随仙官飞升成仙”,跨鹤时在石上留下脚印。在上侧的平面青石上,尚有苏仙与王仙对奕的围棋盘,中有一指孔,传说这是输方不服,手指点石成洞。

八字铭
    八字铭在苏仙岭山顶石壁,镌“霞旭霄霁,鹤云朝骞”八字,字直径三寸,气势遒古,相传是唐人手迹,距今至少一千一百多年历史。

景星观
    景星观位于苏仙岭西坡山腰,又名云中观,俗称中庵。始建于唐,为唐代道士廖正法修炼之处。现为清代建筑,砖木结构,硬山顶,民居式,上下两厅,中有天井,子屋四间,厢房两间。四周古松环绕,观前门额楷书“景星观”,两旁有“山高常见雾,树密不知晴”楹联。民国时期有尼姑居住。观前塑有白水泥雄狮一地,中厅置汉白玉石《唐韩愈送廖道士序》碑刻。

三绝碑
    三绝碑在苏仙岭白鹿洞上方天然石壁上,由北宋婉约派词人秦观作《踏莎行.郴州旅舍》词,文学家苏轼作跋,书法家米芾书写,史称“三绝”。石壁上镌刻的《踏莎行.郴州旅舍》原词为: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知何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残阳树。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本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湘潇去?崖刻分两截:上截为米芾书写秦词、苏跋。框高35厘米,宽55厘米,直列阴刻;下截刻邹恭跋语。历代曾筑亭保保护,书迹清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处存多处历代游人诗词题刻。

白鹿洞
    白鹿洞摩崖石刻位于苏仙岭白鹿洞崖壁。旧有唐、宋、明代四处石刻,现仅存宋刻。洞口左侧有祷雨题名石刻,为“南宋淳熙九年(1182)六月四日,浚仪赵昌言、永嘉宋仲温、吴郡郑处厚并门生张仲处,祷雨憩此”题刻,四行,行八字,字径17×14厘米,楷书直列阴刻,铁画银钩,苍劲有力,字迹清晰完好。

郴州旅舍
    北宋词人秦观于绍圣三年(1096)被贬来郴,住在郴州旅舍,作《踏莎行.郴州旅舍》词。旅舍内设五间展室,外建三墙门楼。门楼横额书“郴州旅舍”,展室门额篆刻“淮海遗芳”及楹联,为秦观33代孙、扬州师院教授秦子卿撰并书。展室置秦观半身胸像及其在郴遗作23件,展出全国部分书法名家条幅字画33幅。

Copyright © 2013 jspans.com  版权所有 江苏潘氏宗亲网
本站由江苏潘氏文化研究会主办 粤ICP备1502905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