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潘氏宗亲网 > 历史名人 >◆◆潘尼列传(并评)◆◆

◆◆潘尼列传(并评)◆◆

江苏潘氏宗亲网 来源:原创   作者:安徽 潘承祥 潘卡惠子 撰文   阅读:1832016/11/6 0:00:00

 夫潘尼,字正叔,荥阳中牟人,西晋文学家,季孙潘氏51世裔也。生于魏齐王芳嘉平二年(250),卒于永嘉五年(311),享年六十有一。祖潘勖,尚书左丞,汉东海相,以文章显,其《册魏公九锡文》为一时文章经典。父潘满,平原内史,以学行称。潘岳为其叔父,有叔侄之亲,虽辈分有殊,然年齿相若,庶几亲如兄弟而并时相伴以长,或师或友,互为砥砺文学之术。尼少有清才,名噪遐迩,时人嘉之。成与叔潘岳俱以文章知名,世称“两潘”。钟嵘《诗品》评潘岳“潘才如江”。故当世推重曰“儒宦世家”,洵文章显赫之望族也。

    貌端,性静,温雅,行正。晋武帝泰始四年(268),初应州辟,始入仕途之路。后以父老,辞职事亲,以尽孝道故也。居家10余年,父终,晚乃出仕。晋武帝太康六年(285),举秀才,任太常博士。八年任高陆令,隔年转淮南王司马允镇东参军。晋惠帝元康二年(292),迁太子舍人,外调宛(南阳)令,有惠政。元康八年,升尚书郎,二年后转著作郎(编修国史)。西晋八王之乱之一者赵王司马伦(?-301.4.13),篡位,奸臣孙秀(?-301)专权,大开杀戒,诛灭异己,罢官无数,杀害朝望之臣张华、解系、解结、裴頠等。忠臣皆惮畏而避之,潘尼借病乞假,归乡扫墓,遁祸而已。

    方其时也!赵王司马伦从孙秀计,废弑愍怀太子司马遹,嫁祸皇后贾南风。又趁机起兵伐贾后并毒死之,并矫诏“自为使持节、大都督、督中外诸军事、相国,侍中、王如故,一依宣、文辅魏故事”。惠帝永宁元年(301.1),逼晋惠帝司马衷让位与己,登基改元建始,以孙秀为侍中,独揽朝政,大肆封官,以收取人心。俄而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起兵讨之。司马伦屡战屡败,遭擒,不得已复位于晋惠帝,后被赐死,三子俱遭诛。

    且夫孙秀,字俊忠,琅琊人,西晋大奸臣也。少为司马伦小吏,善谄媚,作书疏得伦意,因而得宠。为司马伦谋划,以离间计废太子,杀贾后,登帝位。玩弄权术,贪残污秽,睚眦必报,斩潘岳、石崇、欧阳健,灭其三族。司马冏、司马颙、司马颖等三王起兵反司马伦、孙秀,后广陵王司马漼、左卫将军王舆,勒兵入宫,擒伦党孙秀、孙会、许超、士猗、骆休等,皆斩之。

    时三王战争,朝纲败坏,皇家多变故,潘尼或进或退,时有依违。虽职居显要,从容斡旋其间,但忧虞忡忡,备尝艰难焉。潘尼潘岳,“坐则接茵,行则携手。义惟诸父,好同朋友”,关系甚密,常以诗文互赠答。当孙秀权柄正炽之时,叔潘岳全家被斩,尼本愤然退隐。闻齐王司马冏起兵伐赵王,至许昌,尼奔归,冏引为参军,兼掌书记,与谋时务,深得信任。赵王司马伦之乱靖后,封安昌公。

    惠帝太安元年(302)潘尼任黄门侍郎。后累迁,历任散骑常侍、侍中、秘书监。永兴末,为中书令(准丞相)。晋怀帝永嘉三年(309),转太常卿(主祭祀大典)。永嘉五年,刘聪作乱,危及洛阳,潘尼携眷东归原籍中牟,行至成皋,为乱军所阻,病死于坞壁。虽寿甲子,毕竟善终也!较之潘岳惨局,则属不幸中之万幸矣。呜呼,此其潘尼能深谙“无为”之玄理,善察时局之变化,任运以随化,适变以通融,柔冲以练达之故使然也!

    世代儒宦,文章世家,荥阳望族。东汉末至晋初重要士族一览表中,中牟潘氏朗然在籍:第一代:潘乾,溧阳长。第二代:潘瑾,安平太守。第三代:潘勖,尚书左丞,东海相。潘芘,琅邪内史。第四代:潘满,平原太守。潘释,侍御史。潘岳,著作郎、给事黄门侍郎。潘豹,燕令。潘据,司徒掾。潘诜,(无考)。第五代:潘尼,太常卿,中书令。潘滔:河南尹。云云。

    察夫潘尼公,亦儒亦道亦玄之人也。既崇德,又讲乎安身,崇天下之大德,存国祚之大义,图存进而图国治,安身其后以求邦兴。虽生“政失准的,士无特操”之动荡年代,然能以退为进,化险为夷,从容而待变,处变而不惊,适变而安身,且能位列公卿,官居显位。交游广,多同僚,其中不乏文学才德之人。如:“太康之英”——陆机、陆云,“潘才如江”——潘岳。“辞藻壮丽”——左思。云云。

    为人中和雅正,一如其文章风格——文如其人也。颇具儒家君子风骨,任自然而不越名教,沉静不苟求,入世不消极,以天下道义为务,以君臣纲常为则,虽从容于乱世,却不失彬彬大雅之君子人格与风范!故潘尼公,不惟系西晋太康文坛之一颗璀璨明星,抑亦吾中华历史官场中之一正人君子也!历代史书,评价毋低,可谓流芳于百世之后,必矣!

    生性稳静恬淡,不与人争利,安心研读,“惟以勤学著述为务”。今存文章20余篇,惜多有残损,以《安身论》《释奠颂》《乘舆箴》等最为知名,《晋书·潘尼传》录焉。另有《怀退赋》《逸民吟》《后园颂》《苦雨赋》《火赋》《东武馆赋》《恶道赋》,名气稍次之。而抒情小赋《钓赋》《桑树赋》《石榴赋》《玻璃碗赋》《秋菊赋》等,亦不乏精品。其与诸文士交游中之赠答诗、铭、碑、序等,亦属菁华焉。

    吾先祖潘尼公作品,可谓洋洋大观,可谓汗牛充栋,惜佚者众而存世者寡!其涉及范畴广泛,包括论、颂、箴、铭、碑、赋、序、诗等文体,形式多样,题材寛旷,蕴含丰富,包罗万象。兹就其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历代典藏及学人点评等,予以概析,以俟夫真君子鉴焉:

    其一也!诗文缘情而发,内容丰富多彩。包括:

    1、建功明志之作。譬如:《安身论》《怀退赋》《逸民吟》等。故徐公持在《魏晋文学史》中评价曰:“(潘尼)其行止自异于贵游豪戚及浮竞之徒,在当时文士中,独标清德”。

    2、劝诤颂德之作。譬如:《乘舆箴》《释奠颂》等。其目的则为,规劝帝王,应用任贤臣,广开圣听。且“博我以文,弘我以道”,而使“化若偃草”、“永世昌阜”也。

    3、咏物抒怀之作。譬如:抒情小赋《钓赋》《桑树赋》《石榴赋》等。娴熟之笔法,精致之修辞,生动之细腻,哲理之蕴涵,堪称文学技巧之重视与提升。

    4、触感时伤之作。譬如:《恶道赋》《迎大驾》等。西晋“八王之乱”后,社会动荡不安,百姓流离失所,诗人忧国忧民,有感而发,感伤之情,溢于言表。

    5、酬唱赠答之作。譬如:潘岳与潘尼之间唱和。潘尼与陆机、陆云之间互赠。潘尼与其他士人之间酬答。将人生中之离别、之思乡、之友情、之命运、之劝慰、之愿望、之勉励、与忧思,予以反复吟唱。云云。

    其二也!文采高雅清丽,技艺娴美成熟。包括:

    1、词采琳琅,流韵绮靡。譬如:《玻璃碗赋》《东武馆赋》等。曹丕曰:“诗赋欲丽”。故潘尼于创作中,亦追求艺术形式之美,在辞藻上力求“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从而形成“结藻清英,流韵绮靡”。

    2、铺陈用典,声韵和谐。譬如:《赠司空掾安仁诗》《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赠河阳》《长至诗》等,均追求词采之铺设、典故之化用、对偶之精排、声律之准布。

    3、写景细腻,状物生动。譬如:《苦雨赋》《鳖赋》等,可以彰显出潘尼“赋体物而浏亮”之特点,观察细腻,描绘生动,美不胜收。

    4、感物抒情,自然真切。譬如:《怀退赋》《石榴赋》等,颇具自我意识,主观色彩,诗缘情而触发,于是自然真切之审美效果,抒情性之感性纯文学,文学自觉之体现,则跃然纸上。

    其三也!著述宏富钜衍,历代竞相典藏。潘尼,终生著述丰厚,著作与其身俦焉。《晋书·潘尼传》云:“性静退不竞,唯以勤学著述为事”。兹考叙在次,包括:

    1、《隋书·经籍志》四著录:“晋太常卿《潘尼集》10卷”。

    2、《旧唐书·经籍志》著录:“《潘尼集》10卷”。

    3、《新唐书·文艺志》著录:“《潘尼集》10卷”。

    4、《宋史·文艺志》,未见著录,盖宋以后,《潘尼集》已佚。

    5、梁萧统《昭明文选》,录其诗4首。

    6、唐欧阳询《文艺类聚》,录其诗15首,文20篇。

    7、明张燮辑《潘太常集》2卷,附录1卷,并收入《七十二家集》。

    8、明张溥辑有《潘太常集》1卷,见《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9、清桐城派殿军吴汝纶编录《潘太常集选》1卷,并入《百三家集选》。

    10、清严可均纂《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卷94-95,收其文26篇。

    11、丁福保《全晋诗》卷4,收其诗24首。

    12、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晋诗》卷8,录其诗30首。

    13、另有唐房玄龄等《晋书·潘岳传副潘尼传》列传25,亦重点辑录主要大文,唐徐坚《初学记》、唐虞世南《北堂书钞》、唐许敬宗《文馆词林》等古书,亦收录其一部焉。

    ……云云。其他典籍,或可载录,笔者未之见焉。

    其四也!才性才华并茂,名家高评纷呈。虽历朝历代,关于潘尼作品,重视程度不足,然关乎其才情才性才华之评价,却不并鲜见也。褒贬之中,自见潘正叔于中国文学史所占一席之地,讵可忽焉。譬如:

    1、《三国志注·魏书·潘勖传》卷21备注:尼尝赠陆机诗,机答之,其四句曰:“猗欤潘生,世笃其藻,仰仪前文,丕隆祖考”。

    2、《三国志注·魏书·潘岳传》卷21备注曰:“为黄门侍郎,为孙秀所杀。尼、岳文翰,并见重于世”。

    3、西晋·钟会论“才性四本”之说有“同,合”与“离、异”之别,潘尼当归入才性“合”一类。

    4、《晋书·潘尼传》云:“(尼)性静退不竞”,故有《安身》《怀退》之文,实可谓文如其人。

    5、《晋书·潘尼传》史臣曰:“正叔含咀艺文,履危居正,安其身而后动,契其心而后言,著论究人道之纲,裁箴悬乘舆之鉴,可谓玉质而金相者矣”。又赞曰:“尼标雅性,夙闻词令”。

    6、西晋·陆云《与兄平原书》陆云评论陆机《答少明诗》中:“一日见正叔(潘尼)与兄读古五言诗,此生叹息欲得之”。

    7、梁·钟嵘《诗品·序》:“太康中,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勃尔复兴,踵武前王,风流未沫,亦文章之中兴也”。

    8、梁·钟嵘《诗品》卷中将西晋中书令潘尼,与何晏、孙楚、王赞、张翰并列,定为中品,评说“季鹰‘黄华’之唱,正叔‘绿蘩’之章,虽不具美,而文采高丽,并得虬龙片甲,凤皇一毛”。

    9、梁·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山公以器重朝望,年逾七十,犹知管时任。贵胜年少,若和、裴、王之徒,并共言咏。有署阁柱曰:“阁东有大牛,和峤鞅,裴楷秋,王济剔嬲不得休”。或云潘尼作之。    

    10、梁·刘勰《文心雕龙·铭箴》:“至于潘勖《符节》,要而失浅;温峤《侍臣》,博而患繁;王济《国子》,引多而事寡;潘尼《乘舆》,义正体芜:凡斯继作,鲜有克衷”。

    11、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晋世群才,稍入轻绮。张、潘、左、陆,比肩诗衢。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或木片文以为妙,或流靡以自妍:此其大略也”。

    12、宋·李昉等奉敕撰《太平御览·文部15·品量文章》卷599载:欧阳生曰:“张茂先、潘正叔、潘安仁文远过二陆”。又曰:“张、潘与二陆为比,不徒骤步之间也”。亦曰:“二陆文词,源流不出俗检”。

    13、明·张溥《潘太常集题辞》曰史称潘正叔:“著论究人道之纲,裁箴悬乘舆之鉴”,此二文者,非徒龙甲凤毛,亦其平生所以自立也。元康荐乱,八王斗争,从父安仁,一门罹祸,正叔知几,归扫坟墓,后得封公显职,寿终坞壁。当安仁初任河阳,赠诗祖道,美其天姿。刑僇之后,树碑纪事,增恸覆醢。其于叔父情笃,犹中郎也。存没异路,荣辱天壤,逃死须臾之间,垂声三王之际,至今诵《闲居》者,笑黄门之乾没,读《安身》者,重太常之居正,人物短长,亦悬祸福,泉下嘿嘿,乌谁雌雄。即有不平,能更收召魂魄,抗眉争列哉。傅长虞会定九品,正叔作诗规之,其为人也,无诡随,其为文也,无戏谑,大致类然。若琴有八分之书,赋著玻璃之碗,适文人之余韵也。

    14、明·谢榛《四溟诗话》卷3曰阮籍《咏怀诗》“虽云君子贤,明日安可能”……潘尼赠王元贶“膏兰孰为错,济治由贤能”。

    15、清·吴蔚文编《古学记问录·文章》卷13曰:“晋时如茂先、太冲、二陆、三张、两潘、景纯、束皙,虽称巨擘,然不免以博溺心,以文减质,惟渊明之《归去来辞》,气体潇洒,千古不刊”。

    16、清·王夫之《古诗评选》曰:“……(潘)尼、(孙)楚、(傅)咸、(成公)绥之陋,既皆黄茅白苇,棘目烦心,(潘)安仁为其领袖,差有津欣之致,顾如《河阳》《怀县》《悼亡》诸作,世所推奖,……亦翁妪摊絮之谈”。

    17、姜亮夫《陆平原年谱》:“则正叔之倾慕已久,故有此赠,正叔为人,胜安仁多矣,以此见士衡交友之慎”。又云:“……可见,后人对于潘尼其人其文,评价甚高”。

    18、徐公持《魏晋文学史》曰:潘尼与潘岳,本有从父子之分,曾谓己与岳“义唯诸亲,好同朋友”;尼又交好于陆机,今存赠答诗。潘、陆皆入贾谧“二十四友”之中,潘岳且为首领之一,而尼竟不预其列,示其行止自异于“贵游豪戚及浮竞之徒”,在当时文士中独标清德。

    19、陈延杰《诗品注》中潘尼《迎大驾》诗:“青松荫修岭,绿蘩被广隰。故云此诗思世故未平,颇具非战思想”。

    20、霍松林主编《辞赋大辞典》:潘尼的辞赋,以写物为主,其《火赋》《鳖赋》《钓赋》新颖独出。其写物的特色是“感时而骋思”,“道有隐而应期”的哲理,由石榴“华实并丽”而体会到观物“可以乐志,可以充虚”的情趣。

    21、张仁青《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太康之世,号为天下无穷人,盖久乱思治,势有固然。……所谓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均在此时崭露头角,声名籍甚,彬彬然称文坛祭酒焉”。

    22、钱钟书《谈艺录》中论“文如其人”,有笔性之说:“‘心声心画’,本为成事之说,实鲜先见之明。然所言之物,可以饰伪:臣奸为忧国语,热中人作冰雪文,是也。其言之格调,则往往流露本相;狷急人之作风,不能尽变为澄淡,豪迈人之笔性,不能尽变为谨声。文如其人,在此不在彼也”。

    是为传!

    丙申年甲午月辛巳日(2016.6.28)安徽桐城木山潘氏研究会会长、木山潘氏18世孙赋帝潘承祥并秘书长19世孙赋姑潘卡惠子联袂作也。

Copyright © 2013 jspans.com  版权所有 江苏潘氏宗亲网
本站由江苏潘氏文化研究会主办 粤ICP备1502905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