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潘氏宗亲网 > 军政要员 >沅芷湘兰洁如玉 --记已退休扬州市副市长、人大副主任潘湘玉

沅芷湘兰洁如玉 --记已退休扬州市副市长、人大副主任潘湘玉

江苏潘氏宗亲网 来源:原创   作者:潘广洲   阅读:16952014/5/11 0:00:00

“潘家舍”多么亲切的村名,数百年前,潘氏子孙就生活在这里,或读或耕,繁衍生息,烟火相继,人丁日盛。先民们用那甘醇的乳汁,养育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儿女,潘湘玉就是其中的一个佼佼者。

1945年是个兵荒马乱的年头,日本鬼子刚刚投降,多年的征战,民不聊生,尸骨遍野。8月里在江都武坚地区不出名的村落—潘家舍潘姓农民家里,一个男婴出生了,取名潘湘玉,潘家虽添了个儿子,可全家人都没有欢喜。面对嗷嗷待哺的兄妹,父母被迫拆棺、拾荒来维持生计。直到四年后新中国成立,潘家才有了土地和农具,在乡亲的帮助下,建了一间草房,有了真正的家。

转眼潘湘玉到了读书的年龄,尽管家中入不敷出,父母还是咬紧牙关送他进了方圆几十里的最高学府—武坚小学。 湘玉也深知入学不易,学习自然十分刻苦努力,因此受到老师的喜爱和资助。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他假期里留校种冬瓜、做杂工赚取口粮。那时的中学生每月粮食计划只有23斤,为了给弟弟留点细粮,情愿在学校里吃糠饼,喝菜汤,就这样坚持到读完初中。

初中毕业后因家中拮据,又有弟、妹需要照顾,潘湘玉断然决定回家帮衬父母持家。在队里,脏活活累活样样都干,从不叫苦。由于表现突出,于1964年被选派为社会主义教育工作队队员,后又被发展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从此步入了人生的新起点。

1966年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爆发,社教运动终止,120元的安置费打发了所有的农村籍社教队员,拿着120元回到家乡继续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几年的社教对生活和农业生产劳动的磨炼,既长成了筋骨,也锻炼了意志,由一个体型瘦小的儒生变为骨胳粗壮的大小伙。领导苦口婆心的教导,乡亲言传身教的感染,潘湘玉懂得了农村、农民、农业和农事活动。

1967年在农业局张建华秘书推荐下,潘湘玉做了公社林桑技术员,从事发展栽桑养蚕,他十分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认真钻研业务技术,事事抢在前头,得到了区领导的重视和认可。

直到19695月,地方党组织恢复活动,潘湘玉才转为中共正式党员,不久,公社党委决定让他回乡担任联丰大队支部书记,上任后他主动做好原任支书的工作,团结支部一班人,事事发扬民主,处处注意形象,做到谦虚谨慎,身体力行,吃苦在前,大公无私。 当年秋天,连续几天的倾盆大雨,快要成熟的稻子全部淹没在水里,村里没有排水设备,潘湘玉带领群众发扬“千盆万桶”精神排涝,经过几天几夜的奋战,部分稻田得到挽救,受淹的土地也及时进行了补种。与周围村比较联丰村的损失最小。

1970年夏天,由于连续阴雨收到场上的麦穗长出了胡须,大队立即动员各农户将麦穗分散烘烤,然后再集中到生产队,保证了一定的产量。潘湘玉在武坚任支书的五年,地方得到平稳发展。1971年经考察被调到县生产指挥组任秘书。一个土生土长农民后代,一下子成为机关干部,有喜悦,也有压力。在县领导的关怀下,他一切工作做的都很出色,获得了组织信任,次年被派到周西公社任副书记分管农业工作。

又是五年,由周西副书记改为书记、革委会主任,其间大胆进行了沤田改为旱田,粮食作物改为经济作物,大量种植棉花,提高农业收入,将所得的钱投入种子、肥料、农机等方面,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因政绩突出,1976年被任命为县委常委,县革委会副主任。

地位变了,职务高了,对潘湘玉来说,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没有变。在县委任职的几年中,一直分管农业和水利,连续打了几个漂亮仗。  

江都地处里下河地区,海拔只有五米左右,境内河湖交织,地形平坦而低洼,受水沤雨渍的影响,粮食产量长期上不去。在做了一番调查之后,潘湘玉建议开挖三条河道,利用河堤修了100多公里的公路,彻底改变了江都水利和交通滞后的状况。

为了增加农民收入,潘湘玉带头开展农业生产责任制试点工作,很快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地种好了,腾出大批劳动力从事建筑业进行劳务输出,江都成了有名的建筑之乡。

1985年,潘湘玉被选为县政协主席,成为一名正处级干部,十几年的打磨,他已经有了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和驾驭全局的能力,但他深感自己的文化不足,为力补上这一课,经组织同意,到浙江农大脱产学习深造,那时他已经进入不惑之年,他克服重重困难潜心读书,终于圆了一个大学梦,取得了大专文凭,学得了更先进的生产技能,开拓了人生的视野。

1985年9月,扬州市委、政府为了加强对仪征化纤厂的领导,把潘湘玉调到仪征县任县委副书记,分管“三农”和化纤厂筹建工作,其间主动配合书记做好人的思想工作,努力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解决他们工作和生活方面的困难,一手抓撤县建市一手抓仪征化纤厂建设,圆满完成县委交办的各项任务。仪征建市和仪征化纤厂的投产彻底改变了仪征几千年来农村县城和以农业经济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状况,犹如地方飞来了一只金凤凰,拉动经济全面发展,使广大农民得到了实惠。

在仪征工作一年多之后,组织上又调回他到江都任职。1988年通过人代会选举,潘湘玉被选为江都县的县长,成为了一县的父母官。又过一年被省委任命为江都县委书记。

作为一把手,潘湘玉坚信:只有依靠群众,团结同志,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一心一意,兢兢业业地工作,才能干出一番好的成绩。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给江都的发展也吹来东凤,潘湘玉认为机遇已经到来,连夜招开会议,大胆提出:“学习张家港,思想再解放,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口号。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江都担任县长、县(市)委书记期间,潘湘玉围绕发展地方经济、为了民生重点开展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筹建经济开发区,拉动全县工业发展。通过集体论证决定在通扬运河南岸组建开发区,一年时间建成了三横两竖六平方公里的工业园。

二是市属工业投入,培养“八大金刚”。重点扶持女神汽车制造厂、江都造船厂、扬州市石油化工厂、诚德钢管厂、伊达电话机厂、江都机床厂、江都自行车把厂、江都丝绸厂八大企业。在县一级这些企业的出现无疑是超前的,带来的财政收入也是可观的,江都为此一跃成为了苏北县级综合考评第一名。

三是打造建筑业品牌,走出江都致富。当时江都人口106万,百分之九十为农民,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之后,大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无事可做,带来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根据这一情况,县委对建筑业强化领导,制定一系列奖励措施,鼓励和促进建筑业的发展,组建了一个又一个的建筑企业,全县有十万大军奋战在全国各地建筑工地上,每年为家乡兜回十亿元钞票。

四是搞好城市规划,掘起市区八大建筑。为了满足群众购物需要,提升江都城市形象。先后投资和协调上级有关部门,对城区商业网点进行改造,在翻建商业大厦的同时,先后建起苏中商厦、华联大厦、江都商城、江都大酒店、鑫都大厦、龙川大厦、中行大厦和信和大厦等高层建筑,使江都由一个农村县城变为一座拥有现代化设施的新型中等城市。

五是修路、办学,抓好城市基础建设。潘湘玉在江都主政的十年中,先后修建了一条长6000米宽60米的港区大道、长4600米宽28米的上海路、投资1000多万元修复和新建328国道,投资3000多万元在通扬运河上建立一座八车道的龙川大桥,江泽民总书记为该桥题字。辟地100多亩新建了在全省县级名列前茅的江都中学。在城区开展三线入地(电力线、电话线、广播线)工程,建立市内公园,为居民打造活动空间。群众反映:潘湘玉当书记,天蓝了,水绿了,路宽了,灯亮了。

1996年,潘湘玉当选为扬州市副市长,离开了奋斗三十年的基层岗位,成为一名党和政府的高级干部。在他来说,职务的升迁,只能加重他的工作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没有变。在扬州市,潘湘玉分管农业和交通,他从新调整了自己的角度,找准自己的位置,开始了新的战斗。

扬州这一历史古城,曾有过长期的繁荣和辉煌。由于隋代大运河的修通,才有了李白“烟花三月下扬州”那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而进入90年代后,由于交通运输结构发生了变化,古运河寂寞的流淌着,显然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经济要发展,交通需先行。潘湘玉调入扬州后,直接参与和指挥了宁通高速、京沪高速、沿江高速、润扬大桥的工程建设,参与了宁启铁路和扬州火车站的建设,指挥了盐金国防公路、界临沙公路、邮兴公路、328国道江都境内公路、汤武大桥的工程建设。在他担任副市长的期间,有多少夜晚在工地上度过,有多少复杂问题需要他去解决。搞工程建设首先需要资金,而世界上最缺的就是钱。没有资金,他冒着乱集资的风险去筹集资金。为了计划,他跑部跑省通过关系去争取计划,为了拆迁,磨破嘴皮去做群众思想工作,尽全力做好拆迁安置工作……这每一项工程,每一步进展都凝聚了潘湘玉的心血。 

潘湘玉是农民出身又是抓农业的好手,分管农业和农村工作是他的强项。在扬州任副市长期间,他结合扬州的实际情况做出几个大动作:一是调整农业结构,由种植粮食作物部分调整为种经济作物,全市扩大油菜种植面积100万亩,并鼓励农民大力发展水产养殖和发展畜牧业。二是发动农村劳动力外出搞建筑,一时扬州“三把刀”叫响全国,每年为扬州市创收50多亿元。三是发展产业农业,特色农业,规模农业,光宝应县就发展荷藕20万亩,花木20万亩,果茶5万亩,家禽5000万只,这些产业逐步形成了沿运河、长江的特色产业带。这些产业发展起来了,围绕农副产品加工,一批龙头企业应运而生。如宝应的荷藕集团、高邮的鸭业集团、双兔米业集团、江都花木产业园、快乐集团、天一油业集团、邗江沙头蔬菜产业园,小纪蔬菜产业园等,大大的提高了农业收入,为全市提前奔小康奠定了基础。四是加固长江沿岸的堤防建设,增加农田灌溉面积。在扬州82公里的江岸线上到处都出现过潘湘玉的身影,为加固嘶马弯道和六圩险段,先后投入石块几十万立方米。经过几年的奋斗,一条欧洲人工河开挖成功,大大改善了扬州航运功能,为周边地区防汛抗旱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2008年潘湘玉从扬州市人大副主任的位子上退下来,在人大工作期间,先后参与了农业资源开发、新农村建设、被征地农民基本保障、沿江开发、再就业工程、困难群众救助、安全生产额重点企业发展等项工作。他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处处依法办事,引导基层干部加强法制建设,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群众反应比较强烈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潘湘玉退休后一直关心市里工作,关心群众生活,支持社团组织活动,如今他依然活跃在扬州大地,做一个共产党员应做的事情。

潘湘玉从泥泞的田野里走出潘家舍,走出武坚,走出江都,成为了党的一名高级干部,在他的身后留下了一串深深的脚印,在他个人的回忆里: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误的后悔,有闪亮的光环,也有不足的自责。他能够无怨无悔地一直走下去,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应该持有的态度。 

一身正气君无憾,两袖清风励后人。潘湘玉为官几十年,清正廉洁,对子女和亲属严格要求。在人生的旅途中,潘湘玉是成功者,他的成功有赖于党的精心培养,有赖于领导的及时发现,有赖于同事的支持帮助。他的成功是潘家舍村的骄傲,是武坚地区人们的骄傲,也是潘氏族人的骄傲。我们要牢记他常说的那句话:不管走到那里,都不要数典忘祖,都要记住自己的根。

我们用“沅芷湘兰”比喻他的高贵品质,以“冰清玉洁”形容他的清廉人生,他的事迹与他的名字一样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

Copyright © 2013 jspans.com  版权所有 江苏潘氏宗亲网
本站由江苏潘氏文化研究会主办 粤ICP备1502905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