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潘氏宗亲网 > 千里寻根 >青阳镇北街66号“潘家宅子”那些事儿

青阳镇北街66号“潘家宅子”那些事儿

江苏潘氏宗亲网 来源:江阴网   作者:童乐   阅读:2014-7-3 0:00:00

到古镇青阳熙熙攘攘的北街,走过中心桥再左转,一条狭窄幽深的小巷子便映入眼帘,巷子入口处的左手边是青阳镇“老字号”公和永月饼店,径直往巷子深处走,在牌号为北街66的一户老宅门前驻足,虚掩的两扇铝皮大门似乎在召唤着什么,引人情不自禁地跨过门槛,寻幽而入……

这个季节,午后的阳光已经开始嚣张的扎眼,老宅子内,方家姐弟俩正在院子里盛开的绣球花旁饮茶闲聊……方家大姐名唤光玲,今年五十有三,小弟名叫光宇,比姐姐小6岁,二人本不住在这老宅子内,只因他们的母亲要去北京小阿姨家住上一阵子,姐弟俩才从江阴赶回来帮母亲看房子。

   民国时期,外公用可以买200石大米的钱建了“潘家宅子”

跨过门槛,六扇屏风格外醒目,屏风上的图样古色古香,漆色却新。在过去,老宅子要办喜事,屏风就临时撤走,把大门到院子的通道打通,喜事结束后再把屏风摆回原来的位置。

绕过屏风往里走,偌大的庭院在两棵腊梅树和一株绣球花的映衬下显得郁郁葱葱,格外静谧。站在院子中央抬头望向房顶,层层瓦片之上的两处“龙头”已经破损不堪,据说是在文革时期“破四旧”时被强行打掉。

这户老宅是青阳镇到目前保存得最完整的一户四合院,大大小小一共十个房间。房子中心的院落占地最大,栽有腊梅、绣球花、万年青、白玉兰等植物,周围一圈是前年重新用红漆刷过的梁柱。院子的前方和左右两侧分布着大大小小十个房间,后方的石拱门最引人注目,门梁上“刘海洒金钱”的字样已经模糊不堪,肉眼几乎分辨不出。“这五个字在文革时期,被‘破四旧’给破坏掉了,所以现在基本上看不清了,我们小时候字样还是非常醒目的。”方光宇低头呷了一口茶,娓娓道来……

“小时候听我们的大阿姨讲,这户宅子是外公当年花了200石大米的钱建起来的。”原来,老宅子最初的主人是方家姐弟俩的外公——潘佩茳。民国时期,潘佩茳是青阳镇的一名染料商人,起早贪黑,辛苦赚钱,和妻子沈琴珠一起建起了这户“潘家宅子”。“可以说,这房子花了我们外公一生的心血。”潘家夫妇膝下无儿,共有5个女儿,方家姐弟俩的母亲——潘先英便是潘家的第四个女儿。

当年,商人潘佩茳常年在徐州从事染料生意,所以一家七口人都在徐州当地生活。辛苦了大半辈子了,在潘佩茳“天命之年”,他决定提前退休,告老还乡,于是乎在老家青阳镇北街买地造房子。“听我们母亲讲,当时外公还请了风水先生来看地,说风水不错的。”方家大姐说道。

“我们大阿姨和三阿姨嫁到了上海,二阿姨远嫁去了内蒙古,小阿姨定居在了北京,只有我妈留在了青阳镇,如今一直守着这老宅子。”方光玲说,虽然几个阿姨都定居在外地,目前均年事已高,但青阳镇的这户老宅子依然是大家共同的牵挂。“几个阿姨和他们的家人逢年过节都会赶回来和我们聚聚。”从方家大姐的言语中,可以毫不夸张的形容这老宅子就是潘家女儿们心头那一枚抹不去的朱砂痣。

 


Copyright © 2013 jspans.com  版权所有 江苏潘氏宗亲网
本站由世界潘氏文化研究会江苏分会主办 粤ICP备15029057号-4

本站论坛:江苏潘氏 网站技术支持:潘氏宗亲网 颢逸网络